第十三期 合肥慈善心系九寨沟

2017-08-25 09:10:09


  ○合肥晚报20170817期 第B08版合肥慈善

合肥慈善心系九寨沟

——洽洽救灾物资第一时

○救灾物资运抵灾区

○救灾物资正在装车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九寨沟发生地震后,国家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迅速组织力量救灾,全力以赴抢救伤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同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要求抓紧核实灾情,全力组织抢险救援,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合肥慈善总会第一时间响应号召,会长董昭礼要求成员单位认真学习习近平指示和李克强批示,并第一时间致电九寨沟县政府,确认需求,为救灾做好全面准备。

   获悉地震消息后,8月8日晚,合肥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单位——洽洽食品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紧急调配产品,将1000多箱手撕面包、早餐蛋糕等应急物资连夜送往前线。

   据了解,身为合肥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单位,洽洽集团多年来,始终奉献于公益第一线,踊跃承担企业公民责任。在“非典时期”、汶川地震、台湾8·8水灾等重大灾害发生时,企业和员工积极捐赠救助;热衷环保事业,并大力支持国家教育事业,捐建希望小学,在多所学校设立“洽洽快乐奖学金”;曾深入宁乡洪水灾害现场第一线,进行救助;也曾组织捐助“贫困母亲”的公益活动等。

   面对此次地震灾情,恰恰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身为慈善总会中的一员,恰恰将始终与合肥慈善并肩作战,坚持以社会公益为己任,当灾难来临,继续密切关注灾区消息,为灾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与灾区群众一起渡过难关。”

慈善故事

戴祖云:迎着太阳奔跑

30年坚守田间地头 充实老百姓的“菜篮子”

17年坚守育种一线,

他是候鸟,循着育种的技术路线图,往返合肥—湛江—酒泉,追随太阳;

30年痴心农业,

他是荆棘鸟,育种基地就好比那棵荆棘树,优质的品种和农民的微笑是他唱出的响遏行云、无比美好的歌。  

——题记                                                          

   他叫戴祖云,1964年生,先后担任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试验站站长、丰乐农科院副院长、合肥江淮园艺研究所所长、安徽江淮园艺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安徽省十大杰出科技人才”、“第四届安徽省青年科技奖”等称号。头顶光环,戴祖云不忘身为一名蔬菜育种专家的使命,荣誉背后的他,每天仍然忙碌在田间地头,用不懈的努力和坚韧的科学精神,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创新攻坚  谱写种业发展新篇章

   小小的一粒种子,在戴祖云眼中,却承载着一个大大的希望,一个可以推动世界农业发展的希望,带着这样的梦想,他几十年如一日,描绘着一幅幅瓜果香里说丰年的动人画卷,他就像永远不知疲倦的追梦人,手执“画笔”,带着他的梦想,流连在田间地头。

   时光追溯到30年前,大学毕业的戴祖云怀揣着“振兴民族种业”的理想和抱负,全身心投入蔬菜育种事业,此后,他接连领头创办了合肥江淮园艺研究所和中国蔬菜种业首家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安徽江淮园艺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即使身居高位,他仍坚持在科研最基层,用几十载的执着坚守,沉淀了从一个普通育种人员到全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从一名私企老板到国内外援助和科技扶贫先锋的华丽转身。

   他的精心培育,让脚下的土地焕发生机。他先后培育出了我国第一个厚薄皮杂交甜瓜“丰甜一号”、第一个纯红皮西洋生态型南瓜“红星”、第一个出口量连续5年稳居第一的辣椒“江淮二号”;带领科研团队共选育了西瓜、甜瓜、南瓜、辣椒等瓜菜品种200多个,40多个品种成为国内外蔬菜产区主栽品种。

   上世纪90年代,戴祖云在国内首次应用辣椒三系制种技术,实现辣椒三系制种及室内纯度鉴定技术的新突破,该项成果荣获2011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他攻克南瓜、西瓜育种、哈密瓜品种种植地域限制的难题,先后获得农业部、安徽省政府、合肥市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10余项,成功推广南瓜品种30个,实现安徽省小果型西瓜和无籽西瓜育种,以及哈密瓜在南方多湿地区及国内外多种气候地区的成功种植,让更多品种的蔬果走上寻常百姓的餐桌,充实了老百姓的“菜篮子”。

走向国际  引领农业合作新格局

   泱泱育种田里,戴祖云用勤劳与智慧浇灌着一棵棵幼苗,科学研究对于他来说,从来不是一种枯燥的学问,一种食之无味的责任,而是一片美丽的天空。他带领着科研团队,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让成功在汗水与守候中一步步走来。

   如今,他的企业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蔬菜种业信用骨干企业(全国第三)”、“中国种子协会AAA级信用企业”等强企之列,拥有81名员工、总资产超1亿元,建立了国内唯一一个涵盖北方半干旱气候、中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及南方热带湿润气候3个气候带的1000余亩育种科研基地、国内首个国家级瓜菜育种创新基地,以及分布于全国11个省及印度、哥斯达黎加、缅甸、印尼的6000余亩生产示范和制种基地。瓜果飘香中,戴祖云让小小的种子,承载着民族的智慧,肩负世界农业发展的伟大使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005年,戴祖云积极开拓国际合作交流途径,成为合肥市民营企业家中,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着手组建国际人才团队,乘坐“一带一路”的快车,将合作的脚步迅速迈向“一带一路”众多沿线国家和拉美地区,主持科技部援助哥斯达黎加项目,成功将抗病哈密瓜品种“江淮蜜一号”和“红运”在哥国种植,此后,江淮园艺的辣椒、瓜果种子在印度、越南及南亚和拉美中多个国家广泛应用推广,提升了我国瓜果蔬菜产业技术的国际地位,拓展了我国瓜菜种企的国际业务领域,让异国他乡的蔬果,印上中华民族的烙印,在广袤的田野上生长,为更多农民带去财富和希望。

回报社会  开辟援贫助困新模式

   郁郁葱葱的秧苗和长势喜人的辣椒、西瓜等各种果蔬挂满枝头,充满了勃勃生机,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如今的西藏山南,曾经贫瘠的土地上,诞生了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绿洲。戴祖云,就是这个播撒生机的使者,10年前,他带着希望的种子来到这里,精耕细作,让其根深扎大地。

   戴祖云与西藏的缘分,起始于2007年,那一年,他开始承担农业科技援藏工作。从此以后,援藏、援疆、援青的科技攻关路上,少不了他坚毅的身影。

   多年科技攻关,他成功筛选出了适宜在山南地区种植的优质西甜瓜品种,在山南地区推广蔬菜新品种3000多亩,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超1500万元以上,先后培训农民技术能手560人次;克服重重困难,他在皮山县辐射推广西甜瓜种植和制种面积2400余亩,年创直接经济效益870多万元,进一步推动了皮山县西甜瓜种植和制种产业的发展,并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持续增收。

   和风细雨,润物无声。随着援助工作的深入,他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到更多、更远的地方。近两年,他把扶贫的脚步迈向了宿州、霍邱、安庆等地,累计推广瓜菜新品种新技术300公顷以上,并通过南瓜产业发展,帮助宿州市九里村近200户贫困农民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此外,连续6年,他举办了7届国际培训班,免费培训了来自24个国家的180余名农业技术专家,在农业科技的助力下,一个充满活力、彼此融入的新世界正在崛起。

   小小的一粒种子,关乎几亿中国农民的收益和国家经济发展。作为农业科研人员,戴祖云把自己的青春年华交给了蔬菜育种事业,守着在很多人眼中不够轰轰烈烈的岗位,在蔬菜育种领域,用朴实的情感捍卫着这片土地、捍卫着农民的增产增收、捍卫着国家的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