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期刊
> 慈善期刊
○合肥晚报20170728期 第A11版合肥慈善
慈善走进精准扶贫
○图为合肥慈善协会向凤凰村捐赠现场
7月6日下午,市政协主席杨思松同志,在市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袁文长,市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张义明,市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程习龙,市慈善协会秘书长李应信的陪同下,赴凤凰村就慈善走进精准扶贫工作作专题调研。
杨思松一行先后来到贫困户唐玉全、方秀妹家中,详细询问其身体、生活状况以及家里有哪些扶贫措施,并为两户贫困家庭送去问候与温暖,鼓励他们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增强脱贫致富信心。
随后,在凤凰村委会召开帮扶凤凰村扶贫开发座谈会暨捐赠仪式。市慈善协会捐款10万元,助力凤凰村扶贫产业园发展。与会者一致表示全力支持凤凰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带动烔炀镇困难群众共同发展。
杨思松主席对凤凰村脱贫攻坚工作给予肯定,并指出从凤凰村脱贫开发工作中可以看出,巢湖市各级领导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巢湖市文化底蕴浓厚,自然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寻求长足发展;要改变人民的生活和饮食方式,减少癌症等病魔的发生率。要转变教育观念,用知识改变命运。要加强交通管理,避免群众因意外事故致贫返贫。
最后,市慈善协会倡议,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都来关心、关注慈善公益事业,向困难群体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打好扶贫攻坚战,早日实现共同小康。
做公益就是经营自己的人性
比尔·盖茨还是微软公司CEO的时候,神清气爽,但是做了两三年公益以后,头发都白了。可见,做公益比经营企业要难太多。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做公益,就是经营自己的人性。
我先给大家讲第一个事例,关于“裸捐”的问题。比尔·盖茨到中国北京组织了一次晚宴,请很多中国有钱人去,号召大家“裸捐”。我思考了好久要不要去。现在的中国,从整体上来说,经济发展不平衡。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并不能代表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企业家的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家应该把钱花在投资上,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是企业家的第一责任。
我认为,企业家的钱不是企业家自己的。“首fu”的“fu”应该是“负责任”的“负”。当你拥有一两百万的时候,你很幸福,这是你的钱,你可以自由支配;当你有一两千万的时候,麻烦就来了,你要考虑人民币贬值,你要考虑收益;当你有十几亿、几十亿的时候,这些就不再是你的钱,而是社会对你的信任,委托你帮忙管这些钱。
第二个事例是关于日本大地震的。2011年日本发生大地震的前一天,云南也发生了地震,我们公司内部自发组织捐款。公司内部出现了两派,有的人说要给日本捐款,有的人认为不应该把钱捐给日本。最后,我们捐了300万元人民币给日本,而捐给云南的钱要少一些。结果,网上一片骂声。最后,我给大家写了一封信。我说捐款这件事,你捐是对的,不捐也不一定错,但你自己不捐,让别人也不捐,那就是错的。此外,灾区不会因为你这点钱而发生根本性变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仅凭公众的捐款来解决灾难问题。捐钱改变的不是灾区,而是你自己。因为源于你自己内心的一个举动、一个举措,你自己改变了,之后,世界自然会因此不同。
第三个事例是我参加了一个公益机构,这个机构里有一个很能干的秘书长,我跟他一起开过两次会,他两次都迟到了。我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免费的,是义务劳动。”我立刻给他开工资——我们不缺这份工资,我们缺的是一个有专业态度的人才。越是公益人才,越要有专业精神。
公益机构的钱,是大家点点滴滴的积累。公益人士除了要有善心,还要有善能,有善力。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非常重要。他们不一定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但他们得懂得怎么做好公益项目,如何落实这些公益资金。他们得是善良的人,整个公益体系才能够把善意不断释放出来。我觉得,这世界上最累的事就是做好人,而且是做一辈子好人。
(摘自红旗出版社《马云:未来已来》一书)
慈善进社区的几个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集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对因病致贫群众,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让慈善走进基层、走进社区,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慈善救助”的基础。
所谓慈善进社区,就是根据救助对象量身定做,让每个社区居民和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参与慈善、拥抱慈善。为此,合肥市慈善协会董昭礼会长日前带领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走街串巷,就慈善进社区的几个问题作深入调研。
【机构问题】
机构进社区是根本。就合肥市而言,目前有904个社区,普遍存在慈善机构不健全的问题,有的开发区还没有成立慈善协会,乡镇街道基本上没有专门机构和工作人员负责慈善工作,基层的慈善工作人员一般是由从事民政工作的人员兼顾的,对慈善事务了解很少。对此,市慈善协会将根据《慈善法》的要求,借鉴先发地区的成功做法,一是在还没有成立慈善协会的地方尽快成立慈善协会;二是在基层社区设立慈善工作站;三是扶持慈善志愿者队伍,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形式,让专业的社工组织在基层唱主角,以此构建全方位多层次覆盖全市的慈善工作格局。
【项目问题】
项目进社区是关键。目前,基层社区开设和引进的慈善项目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距基层救助对象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的项目甚至不切实际,即使开展了,光景不长,项目效果不理想,很难打造成品牌。为此,市慈善协会将在巩固和完善现有的“社区慈善超市”、“爱心助学”、“情暖万家”、“一张报纸献爱心”项目外,广泛征求民意,根据救助对象的需求,拟在全市创建100个慈善项目进社区,给各项目一定的扶持资金,以慈善项目成就慈善品牌,用慈善品牌提升慈善的社会影响力。
【经费问题】
经费进社区是基础。慈善经费进社区是一切慈善工作的基础,就目前而言,市级层面上的救助任务还十分艰巨。全市的低保户、五保户和低收入群体的比例不小,还有不少孤残儿童。眼下,群众的慈善意识虽有提升,但慈善募捐活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常态化、制度化,募集渠道有限,资金募集量和省会城市也不相适应。对此,市慈善协会将依据《慈善法》的要求,一方面不断加强与有实力、有爱心的企业联系和沟通,宣传《慈善法》,有步骤地开展企业(或有实力的个人)冠名认捐活动,促进更多企业和富裕人士参与慈善事业;另一方面,广泛发动社会募捐,形成众心向善、人人行善的良好氛围。同时,借助合肥市在长三角世界级副中心的地位,开放视野,把资金募集渠道扩展到国内外,吸引一些国际性公益项目。
【服务问题】
服务进社区是重点。社区是慈善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这“一公里”更是爱心一公里,慈善项目再好,服务跟不上也会事与愿违。对此,市慈善协会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操作流程,现代慈善已形成一项专业、学科或事业,慈善友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要把友爱、仁慈贯穿在慈善服务的自始至终。一是完善与慈善事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增强慈善工作的透明度,对慈善服务进行全程监督;二是特别注重慈善事业专门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社会工作,既有事业心,又有爱心、诚心、善心,甘愿奉献的专门人才,使慈善服务运行科学化、专门化,以提升慈善组织的社会形象。
【文化问题】
文化进社区是源泉。现代慈善是一种文化形态,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也是一种信仰选择。慈善进社区的源泉是慈善文化,只有当慈善融入基层,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习惯和信仰时,慈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社区。对此,市慈善协会将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在社区建立慈善知识宣传栏,邀请专家进社区宣讲慈善文化,让慈善融入生活、融入工作;二是大力弘扬民间传统的慈善美德,讲好慈善故事,自古以来,乡土民众中对劝善去恶已经形成了一定意识,这种意识通过谚语、俗语、歌谣、格言、对联、神话以及民间故事,简洁而质朴地反映出来,并通过讲唱说书、戏剧、绘画、讲故事的形式加以塑造,要利用这些传统文化推动慈善文化的养成;三是要整合公众特别是有些富豪们的财富观和慈善观,宣传这种美德,形成一种人人友善的和谐氛围。